首页>>新闻频道>>产经天地>>  正文

第一上海——2023年策略报告!

2023-01-05 13:47:26 来源:中金在线香港特约 作者:佚名

分享:
  地缘政治冲突叠加通胀高企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2年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和疫情导致的高通胀压力,各主要央行自3月份开始加息缩紧流动性以及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加剧。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激进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11月加息25、50、75、75、75、75个基点,今年累计加息375个基点,预计到年底还会加息50个基点。欧洲央行自2011年时隔11年之后在今年7月首次加息,三度升息,加息幅度累计达200个基点。日本央行虽然在利率上一如预期按兵不懂,却自1998年以来首次通过干预汇市来支撑日元。今年以来美国CPI不断上涨,六月达到9.1%的最高位,是1981年11月以来的最高通胀,十月通胀7.7%,通胀在加息背景下逐步降低。欧元区十一月通胀率为10%,当月通胀率放缓幅度为2020年以来最大,得益于能源和服务成本涨幅放缓,预期年底钱央行将加息57个基点应对通胀。

  展望2023年,疫情之后的经济创伤尚未完全愈合,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达到2.7%的增长。预计全球经济将由“滞胀”向衰退演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上半年陷入衰退的机率加大,亚太新经济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高通胀在大幅加息背景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中国疫情防控优化促进经济复苏,宏观经济有望增速提升

  2022年,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0,189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5,300亿元,增长2.3%。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回顾2022年,受新冠疫情持续传播、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压力在前三季度面临增长压力。展望2023年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出台对疫情防控的进一步优化,我们预期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GDP在今年增长3.2%的基础上,2023年有望实现4.4%的增长。

  迈向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减弱,多重因素将共同推动消费渐进式反弹,并带动中国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此外,政府不断加力实施稳投资、扩信用、宽货币等措施,支持地产融资的“三支箭”政策组合落地,大幅提升市场的信心。展望2023年,中国的内需将会复苏,居民对未来的信心预期将会得到改善,但外围看由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有经济衰退的风险,外需将会偏弱。货币政策方面,预期2023年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将稳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财政政策方面,预计2023年财政仍是发力重点,广义财政赤字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减税降费、基建、政策性金融和财政直达消费可能是重点,地方政府发行债务中仍然会以专项债为主。

  预计恒指和国企指数最高可升至23000点和9000点

  港股方面,港股今年持续走弱,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是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导致的在内地多轮传播,今年3-6月上海、深圳和北京重要经济城市分别出现了封城管控现象,到10月份又出现了广州的封控,各主要经济城市出现的封控冲击着经济复苏;二是美联储为了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货膨胀,截止至今已累计加息6次,累计加息幅度达到375个基点,港币跟美元挂购,港股资金面也面临流动性压力;三是: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民营开发商债务危机,使得房地产市场承压,而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GDP比重的30%。此外中美关系的紧张等因素,叠加起来都造成了港股的走弱。截止2022年12月15日,恒生指数年初至今下跌17.830%,国企指数下跌21.9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8.63%。

  展望2023年,我们对香港股市维持乐观的态度,主要是基于:

  一、自2021年3月份到2022年10月,港股经历了有史以来长达18个月的熊市下跌,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因素叠加的影响。目前恒生指数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极低的水平,股息率也具吸引力,相较处于高通胀和估值依然较高的欧美市场,恒指的安全边际更足:恒生指数相当于2023年的9倍市盈率,恒生国企指数相当于2023年的8倍市盈率;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预期息率为3.7%和3.7%,相较欧美等股票市场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二、“二十条”和“新十条”使得国内疫情优化进一步落地,利好明年国内经济疫后复苏反弹。疫情政策放开后,短期看新冠感染人数会增加,居民消费出行的意愿会受到冲击,但是长期看,疫情高峰过后,国内服务类、接触类、体验类消费将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的放开,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恢复正常的通关,不仅仅利好内地的消费市场,也带动香港澳门本地的消费,特别是澳门的博彩板块公司以及香港本地零售上市公司的营业的改善。

  三、央企国企估值重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优质资产的重估将给港股带来价值提升机会。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本质又是中国优质资产的重估,特别是在港股国企指数当中的国央企、银行股以及高息的国央企存在重估的机会。此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将会帮助港股的估值从投资者结构中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韧性不会改变。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随着拖累今年经济增长的疫情反复和地产下行两大因素明显转向,尤其是房地产近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稳定房地产融资已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投融资的“三箭齐发”态势,我们对明年总体经济复苏形势持相对乐观的判断

  结合公司盈利的增长和估值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2023年恒生指数合理价位区间为18000-23000,对应预期市盈率为9-12倍;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区间为6000-9000,对应预期市盈率为7-11倍。和目前指数水平相比,恒指和国企指数2023年最高仍有29%和36%的上升潜力。

  投资策略

  展望2023年,我们建议投资者优先配置有持续增长潜力的行业和公司,关注互联网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电信运营商、医药和优质央企国企公司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四大投资主线:

  关注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优势的优质央企国企公司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这在中国资本市场是重要且现实的问题。从经营层面上看,国有上市公司在2016年以来的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相比非国企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国有上市企业等估值长期、普遍较低,未来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积极建设过程中,投资者有望逐步改善对上市国企板块价值的认知。我们重点推荐分红比例逐步提高,基础业务稳固和产业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运营商,如中国移动(941.HK)、中国电信(728.HK)、中国联通(762.HK)、中国民航信息网络(696.HK)、中国神华(1088.HK)、中国铁建(1186.HK)等。

  关注中国电动车、新能源等核心高端制造公司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完整全备的产业链、大基建和人才红利四大优势,在充分利用中国有知识含量的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中国能以大市场需求为基础,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硬科技,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是重要方向。我们重点推荐自主可控,拥有硬科技的公司,如时代电气(3898.HK)、比亚迪电子(285.HK)、比亚迪股份(1211.HK)、舜宇光学科技(2382.HK)等。

  关注疫后复苏的医药消费板块公司

  近期我国的防疫政策出现了明显的优化,后疫情时代终将到来。目前国内无论是消费者信心,还是实际消费数据都处于底部,在防疫政策持续优化下,消费者信心有望提升,明年国内消费很可能迎来明显的修复。从海外的情况来看,消费和医药板块市场的表现普遍较强,建议积极关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行业龙头公司,推荐:李宁(2331.HK)、安踏(2020.HK)、特步(1368.HK)、华润万象生活(1209.HK)、银河娱乐(27.HK)、石药集团(1093)、中国中药(570.HK)、新东方(9901.HK)、敏华控股(1177.HK)、奈雪的茶(2150.HK)等

  关注互联网科技公司

  二十大会议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替代,数字经济也将促进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有望助力技术重新,科技自主。我们看好中国新经济互联网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防疫优化后,企业营收增长加快,对外卖、OTA、到店等板块复苏弹性大,驱动互联网广告、电商、云业务等加速复苏。重点推荐关注腾讯控股(700.HK)、美团-W(3690.HK)、京东集团-SW(9618.HK)、阿里巴巴-SW(9988.HK)、香港交易所(388.HK)等。

  结合以上四大投资主题以及我们对于2022年市场风格的判断,我们精选了2023年第一上海的首选公司如下:腾讯(700.HK)、美团点评(3690.HK)、比亚迪股份(1211.HK)、比亚迪电子(285.HK)、时代电气(3898.HK)、中国移动(941.HK)、兖矿能源(1171.HK)、华润万象生活(1209.HK)、李宁(2331.HK)、中国生物制药(1177.HK)、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港交所(388.HK)。

为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

沪股通港股通(全)深股通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