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港股聚焦>>  正文

身家一日暴涨151亿 姚振华应向他学些什么?

2017-02-27 17:26:23 来源:中金在线综合 作者:佚名

分享:
  2月27日,顺丰控股涨停开盘,随后展开调整,但又被迅速拉升至涨停,截止收盘,报60.73元,涨10.00%。目前,顺丰控股总市值高达2,540.75亿元,超越万科、美的,成为深交所市值第一名。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月26日,王卫身家约239亿美元。王卫的身家因为顺丰控股再度涨停而暴增22亿美元(约合151亿元人民币)。

  另外一边,因保监会依法对前海人寿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宝能系概念股一开盘就全线下挫,截至收盘,南宁百货跌4.2%,南玻A跌4.02%,明星电力跌2.1%,中炬高新跌1.68%。

  姚振华和王卫有很多相似处

  姚振华和王卫今天的境遇迥异,但其实两人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平民创业、艰苦奋斗的典型。

  姚振华和王卫一样也做物流。他大学毕业后第一份短暂的工作就是在国有物流公司工作,物流到今天也是其五大产业之一。

  姚振华和王卫一样勤奋,奋斗。他周六、周日常在办公室加班,书不离手,天天读报学习。他手下曾说,他干保险前,安排人去书店把所有关于保险的书全买回来,花了三个月时间看了一遍,然后决定进军保险。

  姚振华和王卫一样低调。王卫自不必说,只在2011年接受过一次《人民日报》采访,也避谈个人。我联系过几次,得到的回复是“总裁不接受采访的初心不变,实在为难”,网上流传着一些王卫的讲话,我问是否为真,得到的反馈是“我们内部没有听总裁说过”。对姚振华的低调,他手下说,“这辈子如果不到逼不得已,他绝不会走到前台”。

  最重要的相似是,他们对商业机会都有强烈的敏感。奥地利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柯兹纳曾把企业家精神理解为“警觉”(Alertness),他说警觉是一种“认知的品质”,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他看到面前有10块钱,警觉于钱的存在,就过去一把捡起它。而较不警觉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并利用这个机会。

  王卫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挣来的?

  先说王卫。1978年改革开放,也是王卫7岁时,随家人从内地移居香港。内地学历不被承认,父母只好去做简单的工种,收入很少,王卫遍尝贫困和被歧视的滋味,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当过清洁工、搬运工,后来在顺德干印染。由于家住香港,王卫常受朋友之托,在顺德和香港之间传递文件和货物,朋友往往给他红包,他由此嗅到了快递的商机。

  为什么顺德有快递的商机?因为香港有很多顺德人,顺德有很多港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需要传递银行文件、运输单证等,而国有邮政不支持这样的业务,信件往来只能带在身上,当时往返的船票大约是100多港币。1993年,22岁的王卫借了父亲10万元钱,注册了顺丰公司,一共有6个人。一位港商回忆说:“顺丰早期在顺德的容奇港有两艘船,分别叫顺峰和顺德,除了载人外,就帮忙托运信件,早期每天两班,后来逐渐增多,一个航班只需要2个多小时,所以上午的信件通过下午两点的船只,下午就可以达到香港。抵港后再找人搬运过关。早期一份信件收费100元港币,后来业务量大了,几十元的都有。但当时的顺丰并不负责派送,船抵香港后,收信方得亲自去收取,顺丰在香港九龙太子有一个固定的收件点,现场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放了几个筐,工作人员嚷着:‘顺德的放这边’,可能叫嚷的人中就有一个是王卫。”

  王卫发现了市场的机会和痛点,从此就只干了这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越来越强,越来越高,最后成为行业典范,至于资本化只是服务于主业发展的附属手段。

  姚振华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挣来的?

  再看姚振华。他1992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还读了“双学位”,多修了很多学分。时值邓小平南方讲话,神州大地涌动着新一轮创业热潮,姚振华也不甘于在国企的平淡日子,自主创业了。

  当时深圳市正在搞“为民办实事”的菜篮子工程,姚振华兄弟成了新宝康蔬菜公司,通过一个当领导的同村老乡帮忙,以菜篮子工程用地名义拿到两块地:一块是位于现在的福田区福强路的中港城小区地块,一块是位于现在的南山区后海的宝能太古城地块。由于蔬菜超市赚钱少,发展慢,很快就转型了,公司更名为深圳市新保康实业有限公司,要做房地产。

  有人梳理了姚振华运作中港城小区地块的历史,大致如下:第一步,缴纳地价款170余万元,取得3.2万多平方米“菜篮子工程”的用地红线图;第二步,和一家要建住宅楼的银行合作,在该地块为银行建两栋住宅楼,银行出资7500万元,合同签订之日起三日内付一半即3750万元,项目封顶之日起三日内付另一半;第三步,银行资金到位后,疏通关系,将菜篮子工程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缴纳地价款3400余万元;第四步,两栋住宅楼建筑超出地面后,新保康公司将整个3.2万多平方米地块和在建工程作为抵押物,找银行贷款,由此启动另外3栋高层和6层商业裙楼的建设。银行住宅楼2000年完工交付,其余项目2001年完工开售。

  姚振华善于发现市场机会,而用170余万元撬动一个几亿元的项目,则堪称妙手。他由此走上了以“杠杆化金融”作为驱动力和放大器的“金融+”道路。从宝能系的历史看,前后涉及的大行业超过10个,姚振华什么“朝阳行业”都想试试,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但由于产业发展慢,他更为喜欢的还是类似安邦这样的资产规模增长模式,他在内部讲话中说,“金融是第一位,地产未来的作用可能更多就是加大资产估值。未来上市和融资的话,毕竟手里有土地储备,还有项目,还有经营性自持物业,外界对企业资产规模估值有好处。”

  王卫和姚振华的不同在哪里

  人皆爱财,取之有道,道不同,命运不同。从宏观上看,王卫走的是价值优先、价值驱动型的道路,姚振华走的是财富优先、财富驱动型的道路。

  王卫专心做一事,内生发展为主,注重服务质量和声誉胜过追求规模,注重脚踏实地打基础胜过追求“走得快”,注重员工行为的长期性胜过把他们当成追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注重行为的合法合规胜过对“逾矩”和“擦边”的偏爱。在深交所上市仪式上,王卫讲了几分钟话,他提醒的第一个人是自己,要符合证监会的所有要求,“从今天开始,话不能随便说,地方不能随便去”,还提醒朋友“有些问题也不要问”,“我不能随便答复,那会害了大家,会被关联起来(注:指关联交易)”。他提醒顺丰员工也要更加谨慎,“少说话多做事”,不该说的话说了会一起受到法规的制裁。他还表达了坚持发展快递物流行业的决心,说顺丰上市后将不忘初心。

  姚振华一心做多事,凡能赚钱的都要试试,什么行业最赚钱做什么,什么方式最赚钱就用什么方式。透视其“财富火箭”的发射之道,他做过很多产业,但产业只是表面,核心则是房地产、杠杆化、资本运作。房地产的最大特征,一是可以不断进行价值重估,坐地生财,变性生财(改变土地用途),二是可以用杠杆。而杠杆化,是通过负债、在不增加权益资本情况下、能够膨胀投资能力的一种技术。资本运作,就是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财富增值,通过买卖处置资产而赚钱,以小变大。这是姚振华的商道密码。2006年国有的深业物流集团改制时姚振华介入,他通过改革优化了这家国企的现金流,但真正看中的是其大量物业与土地。有报道称,姚振华为获得深业物流集团累计付出了2亿元的成本,但土地重估的价值和重新规划后的出租型物业的价值,加在一起超过600亿(2016年数字)。

  通过上面的比较,一言以蔽之,王卫的模式是价值创造,姚振华的模式是价值重估与转移。顺丰为千万消费者创造了以前享受不到的便利价值,增益了社会总福利,这是其模式的核心。姚振华则是资产价差的发现者和利用者,他较少创造新的社会福利,而是对现有资产(无论是土地还是上市公司)进行价值重估和价值转移。这种“重估”之所以成立,当然依靠姚振华的判断和发现能力,但更多是依靠关系获取廉价资源或者让资产“变性”,依靠资本市场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拿万科来说,姚振华进入后拉高了股价,但机构投资者开始离场,因为他们看空管理层的不确定,万科价值可能下降。但散户则一片欢呼,因为“姚大户”来了。至于公司的核心能力未来究竟如何,这就不是姚振华感兴趣的事了。他的兴趣所在,是拥有资本平台后如何注入资产,通过价值重估膨胀财富。

  市场需要发现者,更需要创造者。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回报之所以如此之差,成为全球闻名的韭菜市场,是因为创造者太少而玩家太多,真实的正收益太少,零和的套利转移和动物精神太多。

  过去几十年,很多富豪考虑的都是怎么把财富做大,未来该好好想想,如何把财富做正;过去考虑的都是如何膨胀估值,未来该好好想想,如何创新价值;过去考虑的都是如何获得,未来该好好想想,如何放弃。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大道得舍,舍去诱惑。

为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

沪股通港股通(全)深股通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