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市场分析>>  正文

麦当劳正式更名“金拱门”!背后的故事居然牵扯到香港这家公司...

2017-10-26 17:14:15 来源:中金在线香港综合 作者:佚名

分享:
  麦当劳改名事件几乎引得全网狂欢。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消息,10月12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已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此前8月24日,其投资者名称也已由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金拱门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而后麦当劳(中国)证明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麦当劳与中信及凯雷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后,因业务发展需要,自2017年10月12日起,麦当劳中国总部的企业名称变更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这一变更主要在证照层面,日常的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麦当劳将一如既往,热忱为消费者服务,麦当劳餐厅名称、食品安全标准、营运流程等保持不变。”

  其实,麦当劳金色拱门形状的标志在西方有个著名的昵称——Golden Arch,直译过来就是“金拱门”。

  据悉,其金拱门这个名称早在1993年就进行了注册。其主营则是麦当劳产品,技术进出口等相关业务,也就是说,麦当劳卖给顾客的汉堡材料很多是金拱门提供的。

  怎么办?

  我们以后不吃M记,改吃金记吗?

  麦当劳叔叔要改名吗?金拱门叔叔?!

  有网友直呼这个名字实在太接地气了!

  @小鱼:金拱门其实源自西方的一个童话传说,讲述一个红衣老人每到冬天就骑着驯鹿穿过金拱门来到每家每户为孩子带来礼物和美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个节日西方人在金拱门前立了一个金拱碑,还有歌谣传唱:金拱碑,金拱碑,金拱偶的胃。

  @拿著大貂去戰鬥:不论如何,金拱门也太土了吧!

  @衡山雨竹2091:你让肯德基爷爷怎么看?

  @-Sirius_:哈哈哈哈哈突然就乡村了!“喂,你在哪儿”、“我在金拱门” 哈哈哈哈哈!

  改名这件事情静悄悄的,但是现在“闹大了”,麦当劳的官方微博也出来承认了。借用郭德纲的一个经典笑话,去河南吃开(K)封(F)菜(C),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去麦当劳要改名成去“金拱门”了?对此麦当劳官博也进行了解释,改名的只是证件层面,不用担心“麦当劳”这个如此具有识别度的标志从此消失。

  麦当劳与中信“这些年”

  实际上,此次更名发生在2017年8月麦当劳成为中资控股之后。而麦当劳和中信的“渊源”也早可追溯。

  今年 1 月,中信集团旗以20.8亿美元收购了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今年8月,麦当劳宣布与中信股份(00267.HK)、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针对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战略合作正式完成交割,并成立了新的麦当劳中国。

  除了改名字,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麦当劳中国在被中信集团收购后,已经停止接受个人加盟,其特许经营网站、加盟咨询热线均无法访问与拨通。

  “特权经营”模式是麦当劳多年来在全球高速扩张的关键,其在全球超过 8 成的门店都属于特许经营,但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内地的门店都以直营为主。

  新成立的麦当劳中国将运营和管理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业务,加速扩张,5年内增开门店2000家,三四线城市覆盖率提高10%,且新公司暂时没有上市打算。

  这次战略合作已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于2017年7月31日正式完成交割。新公司将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以外最大规模的特许经营商,运营和管理中国内地约2500家麦当劳餐厅,以及香港约240家麦当劳餐厅。

  在出售中国业务股权前,麦当劳在亚洲市场早已遭受挫折——出售了日本、拉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股份。

  究竟为什么“中信”受到麦当劳如此青睐?

  1990年,麦当劳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在“前门开了家炸鸡店”的“美国大爷”不同,麦当劳的第一家在华店铺选择与香港更加接近的深圳,一方面麦当劳对中国内地市场并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借鉴香港的经验。如今,麦当劳店铺数在全球排名第一,然在中国的店铺数量仅为肯德基的一半左右。

  麦当劳在中国无法快速扩张的原因有二:首先,麦当劳曾表示在国内业务也以汉堡为主。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对供应链的高标准要求。

  媒体曾对麦当劳供应链作出报道:首先,麦当劳要求供应商先于餐厅进入市场,然而完成相关准备工作,须耗时三年至五年不等。以麦当劳产品里最重要的食材之一土豆为例,麦当劳对其生长的土壤、水质、环境、品类、大小都有严格要求,这就需要提前找农场。牛肉、鸡肉等其他食材也是如此。同时,在供应商进驻中国之后,因长距离运输需要,还要辅助建立相应的冷链系统。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时候,对冷链运输的要求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麦当劳的扩张速度。

  而与其它竞争者相比,中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首先,中信资本所投资的顺丰物流可与麦当劳在物流冷链方面合作,优化和拓展物流体系。其次,中信泰富的商业地产可为麦当劳店面选址带来便利。众所周知,与其他餐饮企业相比,麦当劳更像是一家地道的地产商,其拥有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最值钱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黄金地。公司1/3收入来自于直营,2/3的收入来自于加盟。而在加盟费里收取的重要收入就是房产增值的收益。

  此外,中信方面承诺,将依托现有管理层,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理念,让新公司继续保持较大的运营独立性。这无疑也是最新因麦当劳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土化也存在风险

  收购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这意味着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麦当劳已部分成为“国企”。

  今年1月9日,中信股份、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的联合声明显示,当时的收购价为最高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9.7亿元)总对价,收购对价将部分以现金方式及部分向麦当劳发行新公司之新股的方式结算。

  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将分别来自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麦当劳现有的管理团队保持不变。中信资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主席杨向东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原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继续出任新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

  张懿宸在8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新成立的公司中,中信、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在董事会所占的席位分别是4席、2席和1席。

  当时,麦当劳宣布了中国内地“愿景2022”加速发展计划,未来5年,麦当劳中国销售额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两位数。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将从2500家增加至4500家,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届时,约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超过75%的餐厅将提供外送服务,强调自动化和便利性的“未来2.0”餐厅覆盖率提升到逾90%。

  麦当劳的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内地市场,他们的老对手肯德基已经开出了5000多家门店,并且覆盖到了中国的四五线城市。数据显示,2016 年肯德基在中国连锁餐饮市场上所占份额是麦当劳的两倍,两者份额分别为 11.6% 和 5.6%。

  快速开出更多的门店将是麦当劳与肯德基竞争的关键,而特许经营或许是最有效的途径。

  麦当劳首席财务官凯文·奥桑(Kevin Oz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重特许经营模式将带来稳定的营收和收入流,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从而持续推动股东价值上涨。

  在新一季的财报中,由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不再计入整体营收,麦当劳整体收入下降了10%,为57.5亿美元,但出售这部分业务所获的 8.5 亿美元使得麦当劳经营收入大涨 44%,6% 的全球同店销售增长也高出华尔街预期。

  这些或许意味着,麦当劳终于在“求变”的路途中遇上拐点,其在华的拓张将要全力加速。然而,一切或许还会发生变化,本土化的同时也面临风险。

  首先是在产品上,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经说麦当劳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之一是“产品一致性带来的硬伤”。意即把美国的产品不加变通带到中国市场。最初麦当劳在中国买的食品和美国毫无二致,今天再去麦当劳餐厅看到的是非常多的单品。麦当劳上一任中国区CEO曾启山在中国一大动作就是不断推出新品,麦咖啡、甜品站、得来速餐厅等都是在其2009年~2015年任期内推出。这样的举措无疑对刺激销售有帮助,但长期来看,品牌延伸太广反而损害了其核心产品汉堡的价值。

  第二,从企业运营来看,采用特许经营权战略后,麦当劳或有失去对知识产权、食物来源和服务质量等问题控制权的风险,而这些不稳定因素会对企业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麦当劳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管控庞大的特许经营商。

  事实上,引入战略投资者、大规模放开加盟的并不是麦当劳一家,麦当劳的老对手百胜集团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对于诸多洋快餐来说,快速适应中国市场变化并作出有效反应成为关键。但无论如何,瓶颈期过后既是分水岭,麦当劳的道路似乎还很长。(中金在线香港综合山东商报、中国企业家杂志、澎湃新闻等)

为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

沪股通港股通(全)深股通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