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产经天地>>  正文

TMT软件行业专题:政策开始回暖,价值逐步回归,互联网行业有望修复估值震荡向上

2023-01-03 13:44:57 来源:中金在线香港特约 作者:第一上海

分享:
  游戏行业政策改善进入整合期,VR硬件突破或迎来新周期

  纵观2022年,游戏板块年内表现持续走低,股价下跌主要源自估值回落以及版号稀缺。在营收表现下跌不明显的情况下,股价的下跌主要来自市场信心不足导致的PE回落,从PE表现加上版号供给不足,板块估值已经接近回落到2016年来的最低点。2022年4月,版号恢复,共45款获批版号,距离2021年8月游戏版号停发共263天。2022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今年第六批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批次共计70款游戏获得版号,其中63款移动游戏、2款客户端游戏和5款移动端/客户端双端游戏。不过伴随着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出台,如人民财评于2022年11月16日发表观点,主张深度挖掘电子游戏产业价值机不可失。我们认为,未来整体游戏行业的政策导向将趋于清晰,监管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整治行业乱象并指明行业发展方向,游戏公司可以更准确稳定的朝着指定方向破浪前行。另一方面政策也在鼓励游戏厂商出海,未来游戏厂商将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将对标世界一流,构建游戏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伽马数据,2021年中国自研游戏出海收入达180亿美元,同比增加16.6%,其中出海收入的主要贡献地区为美国、日本,分别贡献了32.6%和18.5%的游戏出海收入。然而22Q2全球手游收入约1310亿人民币(YoY -9.7%),近18个季度首次同比下降;2021年全球手机游戏行业收入为5779亿人民币(YoY +5.2%)。根据QuestMobile数据,网络游戏行业广告投放主力发生改变,策略游戏、MMORPG等中重度游戏类型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占比提升明显,往年广告投放费用最多的益智休闲类游戏占比有明显的下滑。在不考虑颠覆性科技变革的影响下,游戏行业有望维持稳步的自然增长,2030年全球手机游戏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66亿美元(2021年876亿美元,21-30 CAGR 6.7%)。2030年,中国手游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06亿(占比45%),中国之外地区达到860亿(占比55%)。作为头部标杆,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的海外游戏收入占比已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IT支出减少,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速开始放缓

  当前的通胀压力和宏观经济状况正在对云支出产生推拉效应。云计算仍然是安全和创新的堡垒,凭借其敏捷、弹性和可扩展的特性,在不确定时期支持实现增长。然而,由于全球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组织只能花掉它们现有的IT预算,如果企业未来整体IT预算缩减,云计算支出可能会减少,因为云计算仍然是IT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预算增长也是成比例跟IT支出增减。目前,全球公有云市场主要被五大厂商控制,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格局。根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同比增长41%,达到909亿美元。亚马逊继续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软、阿里、谷歌和华为,五大云厂商累计占据全球81.2%的市场份额,且这一趋势还延续,难以打破。

  IDC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65.8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上半年同比增长30.7%,与2021上半年增速(48.7%)相比下滑18%。从厂商份额看,在IaaS市场,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AWS份额分别为34.5%、11.6%、11.0%、10.3%、8.1%,五大公有云厂商市场份额同比2021H1分别下降4.1%、上升0.4%、上升1.4%、下降0.8%,上升1.6%。从数据看,互联网厂商云业务由于公有云存量需求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电商、音视频对公有云的需求趋于平稳,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的需求持续减缓,互联网厂商的云业务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整体IaaS+PaaS市场来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AWS份额分别是33.5%、11.1%、10.7%、9.4%、9.0%。总的来看,TOP5厂商上半年IaaS+PaaS的市场总份额73.7%,同比2021H1的75.3%,下降了1.6%。

  运营商阵营中,在云计算领域一直保持高增长和高投入态势。今年三大运营商的 云计算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联通云前三季度收入为 268.7 亿 元,同比增长 142%,并且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预计将实现 300 亿元左右收入。中国电信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天翼云前三 季度收入持续翻番。移动云今年上半年收入为 234 亿元,同比增长 103.6%。在如此高增长势头下,我们预计运营商“三朵云”全年总营收有望突破千亿元,在国内的云计算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容器、微服务、DevOps三大云原生核心技术中,通用的容器与容器编排技术已进入技术成熟期,且市场采纳度高。而在深化应用中诞生的边缘容器、多集群管理和容器安全均已处于技术发展爆发期。随着用户对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便捷化、免运维、一体化等需求增多,云原生中间件、无服务器架构的代表技术函数计算,以及云原生应用融合类技术,如云原生 AI、云原生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热度将持续高涨。未来,云原生细分生态将持续完善,技术边界将从云上延展至边缘,服务形态趋于多元,云原生将成为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服务能力的调度中枢,为加速用户业务创新持续赋能。

  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75%的数据将在边缘云中进行处理。随着物联网设备的爆炸性增长和计算能力的增强,全球数据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传统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前景是通过从数据驱动进行自动化和加速创新,但连接设备创造的海量数据规模和复杂性已经超过了网络和基础设施的能力,会导致带宽和延迟问题。相比之下,边缘计算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替代方案: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接近它创建的点。由于数据不会通过网络传输到需要处理的云或数据中心,因此延迟会显著减少。边缘计算和5G网络上的移动边缘计算支持更快、更全面的数据分析,为更深入的洞察力、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改善的客户体验创造了机会。未来,随着云网边一体化的 进程不断加快,资源部署将更加全局化、分布式化,为各类场景提供有针对性的算力服务。

  万物到家趋势不变,即时配送和本地生活相辅相成

  本地生活服务是将当地、线下、具有实体店铺的餐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商家服务信息,以一种“网点”的方式呈现给网民,在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方,将用户与商户两者的博弈转移到了第三方,并于第三方完成交易的过程,绝大多数的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3公里舒适区。从送外卖,到送万物,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延伸出即时零售的商业业态。据艾瑞咨询,2020年本地生活服务行业规模达到19.5万亿元,行业整体线上化率为24%,预计到2025年中国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5万亿元,线上化率提升至31%。2021年(到家+到店)线上化率为15.1%,规模达3.3万亿,2025年线上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8%。本地生活O2O按照消费场景差异可分为到店业务和到家业务,根据《2021年O2O渠道白皮书》,线上到店业务2021年规模达1.2万亿元,对本地生活渗透率仅为5.6%,远低于到家的渗透率9.5%。目前到店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头部平台美团市占率不超过30%,而外卖业务目前市占率高达70%。到店业务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新冠疫情期间,大量线下业态陷入停摆状态,使得各行各业的商户积极拥抱线上化,居民即时消费行为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我们认为即使疫情逐步放宽,线下活动日渐恢复,供给端的结构性变化与需求端习惯的养成使得线上下单,线下送达模式将会成为新常态。艾瑞测算,2021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亿单,受疫情恢复影响,即时配送服务市场回暖,同比增速为 32.9%。未来随着即时配送服务行业向全场景、全距离、全时段方向发展,并加速成为本地消费的基础服务设施,艾瑞预计2025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800亿单,2021年-2025年年复合增速为29.0%,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路线上。

  短视频平台依托流量优势进军本地生活,以种草为起点培养用户试用习惯,据月狐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短视频行业日均用户使用时长231分钟,人均单日启动11.5次,而据QuestMobile,2021年3月生活服务行业日均使用时长仅为5.1分钟,日均单日使用2.4次,短视频平台在流量侧拥有巨大优势。截至2022年6月,抖音本地生活已完成“内容种草-购买团购-实地打卡”的闭环消费链路搭建,快手则通过与美团合作,用户可在快手上购买种草店铺的美团优惠套餐。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入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意图抢占市场份额。短视频平台主要通过短视频内容、直播、达人探店等形式对线下商户进行种草,再通过算法根据用户兴趣标签及同城信息进行推荐,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店找人”,而对于美团、大众点评、口碑等传统生活服务App,主要给予地点信息、评价、价格、人气推荐,核心是“人找店” 。抖音、快手分别对应6.8亿、3.5亿日活,庞大的线上用户规模可对线下商户进行高效引流,增加未被大众点评、口碑等覆盖的用户。我们认为美团凭借强大地推建立起的商家侧供应链优势明显,短视频拼图该短期不会对其业务产生实际冲击,长期有望更多从市场增量中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关键在于供应链建设,建立更好的用户心智。

  社区团购强者恒强,进入“精耕细作”发展新阶段

  社区团购是真实居住居民团体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信零售形式。由于疫情期间居家政策的影响,社区团购受到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在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社区团购新增消费者约2.3亿人,疫情前社区团购市场的渗透率为30%左右,疫情后至今达到46%,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因疫情的影响而有所增长。2020年各大头部互联网公司,如阿里、美团、拼多多、滴滴、京东陆续布局或加码社区团购业务,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到2022年行业竞争格局日渐清晰,截至2022年上半年,美团优选的社区团购市场份额达到38%,仅次于多多买菜的45%,两者的占比超过了80%。从社区团购竞争格局来看,多多买菜主要在西北、华南、华中地区占领先机,美团优选则主要在西南、东北、华东地区较为强势,淘菜菜、京喜拼拼、兴盛优选等中小型平台则在部分区域有一定竞争力。

  据财联社最新的数据统计,社区团购目前竞争格局为:第一梯队的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市占率均超80%;第二梯队的淘菜菜(原盒马集市)、兴盛优选、京喜拼拼,市占率均在10%左右;第三梯队的橙心优选、十荟团、美菜网,市占率10%,二三梯队公司大都面临规模收缩、裁员或转型的艰难处境。进入2022年,伴随宏观不确定性增加、强监管政策出台,社区电商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整体行业也从高速烧钱逐渐转为降本增效的阶段。受大环境影响,一级市场融资环境遇冷,中小玩家陆续退出,整体行业向上集中,规模效应显现。社区团购的行业发展重心开始“由量转质”,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作为行业龙头,控亏损、稳单量成为2022年下半年新的发展目标 。社区团购是一个只有巨头才能玩的游戏,因为这注定是一场重资产、长周期的投资。不具备造血能力,又无法持续获得融资输血的平台已经在陆续被市场清退。未来行业格局将会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流量向头部平台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我们认为,2023年,社区电商市场的增速将伴随疫情的放开进一步放缓,但是,对于拼多多、美团等头部玩家,用户规模和习惯已经形成,将有望通过提价提频、降本增效等措施逐步转为盈利。

  据头豹研究院统计,2017-2021年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CAGR为131%,到2026年将会达到5832亿元,未来CAGR将会达到37%,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团购的超低价食品带来巨大流量,同时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关注该行业。但是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对超低价销售扰乱市场行为的严格管控,流量红利将会下降,同时未来不少二三梯队将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社区团购行业未来的增速将会放缓,资源和市场份额往头部的玩家靠拢的趋势会更明显。当前的社区团购,基本都是以生鲜品类为主。生鲜蔬果具有高频的特点,能够有效维持和建立起社群与消费者之间的粘性,但保质期短、损耗率高,要求平台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冷链物流体系,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未来,在政策趋严、流量见顶、资本趋紧等大环境下,社区团购的玩家们将会逐渐回归理性并认清事实:想要抢占市场,最终还是要依靠精细化运营、供应链建设和提升履约能力,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社区电商降本增效稳健发展

  伴随宏观不确定性增加、强监管政策出台,社区电商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整体行业也从高速烧钱逐渐转为降本增效的阶段。受大环境影响,一级市场融资环境遇冷,中小玩家陆续退出,整体行业向上集中,规模效应显现,主要为拼多多和美团两位玩家。回顾2020年至今,社区电商行业经历了几个阶段:

  2020年,拼多多、美团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与兴盛优选和十荟团等本地化平台相继进入社区团购行业。各平台采用低价策略抢夺用户,竞争格局加剧。12月,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补贴等促销措施进行严格管控。2021年年初,社区团购迎来了融资高峰。随后,国家强调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违规平台采取严格惩罚,强监管环境使得平台的大幅投入逐步放缓,策略逐渐转为精细化运营和对供应链的把控。

  2022年,由于疫情持续反复,整体社区电商行业依然实现了较快增速。但是,在宏观逆风下,企业开始降本增效,多数平台开始收缩高投入多亏损的社区团购业务,更加注重各项经营指标和单位经济效益。流量开始向头部平台集中,以拼多多和美团为主的格局更加清晰;平台持续扩张品类,增加标品、日白类商品的占比,从而提升经营效率和客单价。据星图数据测算,预计2022年中国社区电商市场的规模达4,5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快于整体电商大盘,主要由客单价和单量的增长驱动。我们认为,2023年,社区电商市场的增速将伴随疫情的放开进一步放缓,但是,对于拼多多、美团等头部玩家,用户规模和习惯已经形成,将有望通过提价提频、降本增效等措施逐步转为盈利。

  中国电商市场疫后复苏再续高质量增长,降本增效利润端持续释放

  2022年年初至今,全国多地经历了阶段性封控,新冠疫情使得线下消费活动以及电商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承压。二季度末,随着上海、长春等城市陆续解除封控措施,线上消费企稳回升,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比重持续增加,成为疫情期间消费复苏的核心驱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6.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1%,比重持续增加。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1%/3.4%/6.1%。

  疫情期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1月至6月,基本生活类商品如中西药品和粮油食品增长领先,增速分别为40.9%/21.9%;一些细分品类及特定场景品类,如金银珠宝、建筑装潢材料和体育娱乐用品(精致露营和冰雪运动),受益于冬奥会等活动带来的流量,同样实现较快的增长。

  用户高速增长所驱动的红利期已接近尾声,整体流量大盘初步见顶;综合电商平台面临存量博弈,直播电商平台贡献主要增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8.41亿,同比减少153万,占网民整体的80.0%;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4.69亿,过去两年CAGR为23.2%。2022年1月至6月,仅使用传统电商平台的用户占总网购用户的比例为27.3%,在短视频直播、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和微信等平台进行网购的用户比例分别为49.7%/37.2%/32.4%/19.6%。

  政策层面,平台经济将在强监管环境下规范发展。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释放出强化平台反垄断监管执法的信号:2020年1月,《反垄断法》迎来2008年以来的首次修订;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4月和10月,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对阿里巴巴和美团罚款182.28亿元和34.42亿元。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2022年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数度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0%下降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世界银行预计,各国央行同步提高利率的趋势还将持续到明年,按照目前的加息预期,可能还不足以将全球通胀降至疫情前的水平。各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同步收紧可能对经济增速产生叠加效应,2023年进入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在全球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前景下,扩大消费等内需是重心,线上消费和平台经济仍在整体消费市场有牵引带动的作用。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目标为17万亿元,2020年为11.76亿元,五年CAGR约为7.6%。

  海外消费复苏仍需时日

  据eMarketer测算,预计2022年全球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5.7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7%,渗透率约(占社会消费总额的)19.7%。2025年,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528万亿美元,三年CAGR约为9.6%。eMarketer预计2022年美国市场的规模为9,0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渗透率约为15.0%;新兴市场的增速显著快于大盘,预计增长最快的国家是菲律宾、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增速分别为25.9%/25.5%/23.0%。

  在发达市场,亚马逊的电商业务仍处于垄断地位(20/21/22E美国市占率39.8%/40。0%/39.5%),并享有高于国内同行的佣金率和溢价。但是,当前零售市场面临的主要是宏观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在高通胀环境下,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使得消费者信心下降,高昂的自营物流和人力对成本端形成拖累。明年,随着降本增效的效果逐步显现,我们预计,亚马逊在成本端的压力有望逐步释放。

  尽管亚马逊的市场份额接近40%,北美地区的线下零售市场拥有百年历史,电商渗透率尚未达到20%。中低端消费市场主要由线下零售商满足,低价电商平台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因此,我们看好拼多多旗下海外电商平台TEMU的增长前景,受益于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拼多多主站的运营经验,TEMU通过与亚马逊等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切入市场,中短期主要关注收入端增长。

  新兴市场的收入增速依然较快,但较2020和2021年显著放缓,主因海外疫情结束、经济重开,叠加过去两年疫情利好带来的高基数。此外,东南亚和拉美等市场多与美元挂钩,受美元加息、高通胀等影响,虽然用户规模尚存在大量空间,但是考虑到宏观逆风下扩张和获客难度加大,短期也会选择缩减开支、谨慎扩张,盈利的预期可能延后。

为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

沪股通港股通(全)深股通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