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频道>>宏观财经>>  正文

重磅利好!涉及股市、楼市、互联互通 香港最新财政预算案出炉(附全文)

2024-02-28 15:52:09 来源:智通财经网 分享:

  

2月28日,香港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2025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楼市、股市、债券、互联互通等方面都迎来利好政策。股市方面除了继续巩固香港对传统欧美资金的吸引力,香港政府亦致力开拓新资金来源,包括中东市场。亚太区首只追踪沙地阿拉伯股票的指数基金(ETF)去年底在香港挂牌,是两地市场加强联通的重要里程。他们亦正推动在中东上市一只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ETF,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正与多家金融机构就此进行商讨。

此外,香港政府正全速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去年十月提出的多项建议,包括改革创业板。港交所已就建立库存回购股份机制、在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运作等征求市场意见,目标是今年中落实。

楼市方面,香港政府亦一直密切留意住宅物业市场的情况。经审慎考虑当前的整体情况后,决定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他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措施已无需要。

债券方面,2024/25年度香港政府将发债1200亿元,当中700亿元为零售部分,包括500亿元银色债券,以及200亿元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除了推动普惠金融,亦提高市民对基建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参与感”。

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持续稳步发展。“理财通2.0”服务本周初正式启动,优化措施包括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至300万元人民币,以及降低南向通的参与门槛等。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香港政府会拨款30亿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算力,推动科研突破;加强算力中心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以及进行推广和教育活动等,从而吸引海内外人工智能专家、企业及研发项目落户香港。

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增量扩容,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利率互换通等,近年相继落实,进一步丰富中国内地和国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选择。香港政府正与中国内地积极商讨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以及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以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利用香港市场。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财政预算案演辞全文:

引言

香港在疫后复常的一年,社会及市民迎来期待已久的正常生活,旅客量回升,经济回复增长。连串的盛事活动,带动市面气氛回复畅旺。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局势不明朗和高息环境影响了资金流向;市民恢复外游及消费模式转变;访港旅客偏好亦起了变化,加上来自其他经济体的竞争等,都对经济信心造成影响。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和社会不断演化之际,香港经济复苏动力有待加强,不同产业复苏进程不平均的情况需要关注,一些制约因素亦须逐步拆解。科技创新和数据赋能,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加剧竞争,为不少企业带来了挑战。近年我们大力推动创新科研及成果转化,以及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应对转变提供了有利装备。

国家稳步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香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高度国际化的特点,将会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和企业汇聚。我对香港的发展充满信心。至于公共财政,在疫情过后亦须进入整固阶段。经过全盘考虑,我们将采取财政整合策略,让财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复平衡。

这份预算案的主题是:坚定信心、抓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经济回顾

2023年是香港经济疫后复常的一年。自年初取消防疫措施和恢复全面通关后,经济活动随即改善,尽管困难的外围环境继续制约增长速度。去年全年经济回复百分之三点二的正增长。市民入息录得实质升幅。

在香港政府推出消费券计划及其他活动和措施(如“开心香港”、“香港夜缤纷”等)的支持下,加上住户入息持续增加,去年私人消费开支实质明显回升百分之七点三。整体投资开支亦随着经济恢复而反弹百分之十点八。

访港旅客去年大幅回升至约3400万人次,第四季的数字恢复至2018年同期的百分之五十八。全年旅游服务输出大升,运输服务输出亦随之增加,带动整体服务输出全年显著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二。

不过,外围环境充满挑战,继续影响香港的出口表现。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严重打击全球各地的经济信心。先进经济体的央行大幅加息以应对通胀,令环球金融状况收紧,遏抑货物进口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基会)估计,去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至百分之三点一。在这背景下,去年香港整体货物出口显著下跌百分之十点三。

劳工市场持续改善。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2022年第四季的百分之三点五下跌至最新的百分之二点九。去年第四季全职雇员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按年显著上升百分之八点六。

通胀整体上维持温和。虽然个别项目如能源、衣履和外出用膳及外卖的价格升幅明显,但其他主要组成项目面对的价格压力大致受控。撇除香港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响,去年全年基本通胀率为百分之一点七。

香港股票市场在去年大部分时间处于调整状态,成交量缩减。恒生指数年初时因经济活动复常一度受到支持,但其后由于市场对中国内地经济的信心减弱,并预期利率将处于高水平较长时间,市况反覆偏软。恒生指数全年下跌百分之十三点八。

住宅物业市场方面,在息口上升及外围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气氛自去年中起十分审慎。楼价全年下跌百分之七,交投量缩减百分之五至约四万三千宗的低水平。非住宅物业市场大致淡静。

2024年经济前瞻与中期展望

今年的外围环境仍然较为复杂。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将继续影响国际贸易及资金流向,也可能对环球供应链造成干扰。金融状况在过去两年大幅收紧,会继续制约先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市场普遍相信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今年内会开始减息,尽管减息的时间和幅度仍然存在变数。上月国基会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维持在百分之三点一,低于2000至2019年期间百分之三点八的年均增长率。

今年中国内地的出口表现仍会受到外围环境影响。不过,中国内地经济韧性强、基本面坚实,国家的各项提振经济政策陆续发挥效用,亦有足够政策空间进一步调控经济,内部需求料将进一步改善。预料今年中国内地经济将会录得平稳增长。

先进经济体方面,随着过去两年息率上升对需求的滞后影响进一步显现,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将较去年低。不过,若美联储一如市场预期在年内开始减息,将对经济有一定支持。过去两年,美国的消费增长较为集中在服务方面,今年对货物需求或可录得较快增长,并为环球贸易提供支持。欧洲方面,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上环球需求仍未显著改善,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将持续疲弱。

虽然外围环境会继续对香港的货物出口构成压力,但环球金融状况有机会在年内逐步放松,或会有利出口表现。

另一方面,随着旅客接待能力特别是航空客运力继续恢复,以及香港政府大力推动盛事经济,访港旅客数目料将进一步增加,带动旅游和相关服务输出的增长。

此外,市民入息持续增加,将继续支持私人消费。香港政府相继推出的措施,都有助提振消费气氛。至于固定资产投资,亦应随着经济继续增长而进一步上升。

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我们预测香港经济在今年会进一步扩张,全年实质增长介于百分之二点五至三点五。

物价方面,预期本地成本压力会随着经济复苏而增加,外围价格压力则应进一步缓和,尽管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或会带来上行风险。我们预测今年基本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将分别为百分之一点七和百分之二点四。

中期而言,香港经济将可持续稳健发展。虽然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会继续影响国际资金流动和贸易格局,大多数经济体在疫情期间大力推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令环球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增加,但预期美国和欧元区利率在未来几年逐步回落,环球需求应可随之逐步恢复。更重要的是,国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香港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十四五”规划已为香港订下“八大中心”的明确定位。只要香港用好“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稳步前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发挥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功能,前景定必十分亮丽。香港政府近年在扩大经济容量、提升竞争力和培育新增长点方面的努力,也让香港在环球经济状况好转时能抓紧机遇,提高中长期的增长动力。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预测香港经济在2025至2028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百分之三点二。基本通胀率预计为平均每年百分之二点五。

坚定信心

近年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环境较为困难,对中国内地以至香港经济都带来影响,加上来自其他经济体的激烈竞争,令一些市民对未来发展感到忐忑。

然而,香港经济的前景亮丽。尽管目前面对不少挑战,但只要洞悉大势、勇于探索,便会发现机遇无限。全球经济重心将继续东移。亚洲继续是环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经济正以创新、深化改革和持续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对香港爱护有加,坚实支持,最近还把“个人游”计划适用城市扩展至西安和青岛。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制度优势,联通国际与中国内地,我们定能把握机遇。

短期来说,香港政府会有一系列措施,向海内外人士展现香港的吸引力,支援个人和企业抓紧机遇。同时,我们全方位推出政策措施,吸引资金、企业和人才,扩大经济容量,增强发展动力。

全方位吸引企业、资金和人才

汇聚更多企业、资金和人才,有助经济更好发展。吸引企业方面,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香港创科局)、投资推广署及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主动接触海内外企业,积极吸引和帮助高增值科技及其他企业落户香港。

吸引重点企业

下月会有十多家重点企业与引进办签署意向书,他们已落实或准备落户香港或扩展在港业务,连同首批的三十家,预计未来数年合共会为香港带来超过四百亿元的投资和创造约一万三千个职位。这些企业落户香港,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到港,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的蓬勃发展。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港投公司将发挥资本引导作用及杠杆市场资源,吸引更多创新科技公司在港落户,加速发展重点产业。今年上半年将落实首批直接投资和共同投资项目,涵盖生命科技、绿色科技和金融、半导体、芯片、制造业升级转型等领域。

港投公司亦会推动其投资组合内的企业,更积极参与本地、中国内地和海外的创科网络,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发展机会和寻找更多潜在的投资者及客户群。

为加强香港汇聚企业及资金的吸引力,港投公司将筹办“国际主权基金圆桌会议”,邀请主权基金及金融界领袖出席,探索投资机遇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另外,亦会举办“香港初创投资和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初创生态圈的重要成员参与,进一步激活“投”、“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支持不同阶段创科企业的发展。

迁册机制

此外,我们已率先为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和有限合伙基金设立简便的基金迁册机制,以吸引现有的外地基金来港注册和营运。今年上半年,我们会就引入公司迁册机制提交立法建议,便利在外地注册的公司,尤其以亚太区为业务核心的企业,将注册地迁至香港。

开拓资金新来源

除了继续巩固香港对传统欧美资金的吸引力,我们亦致力开拓新资金来源,包括中东市场。亚太区首只追踪沙地阿拉伯股票的指数基金(ETF)去年底在香港挂牌,是两地市场加强联通的重要里程。我们亦正推动在中东上市一只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ETF,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正与多家金融机构就此进行商讨。

汇聚人才

汇聚更多人才有利经济发展及提升竞争力。

我们近年推出包括“高才通”等多项抢人才措施。过去一年多,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批出超过十四万宗申请,当中约十万名人才已抵港。劳工及福利局会在今年年中检讨相关安排,确保措施具竞争力及有效应对人力需要。

在“高才通”计划下获批的人士,平均年龄中位数为三十五岁,六成为已婚人士,普遍携同家人来港。超过一半抵港半年或以上的人才已获聘,他们每月收入中位数约五万元。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致力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港,并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协助他们落地生根。人才办将于今年五月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宣传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独特优势,推动大湾区内人才流动和合作。

为复苏增添有利条件

物业市场

香港政府去年十月二十五日宣布调整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有关调整包括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以及为外来人才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安排。当中,“先免后征”安排深受欢迎,已有超过五百多宗申请获批,证明香港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我们一直密切留意住宅物业市场的情况。经审慎考虑当前的整体情况后,我们决定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措施已无需要。

香港金管局在去年七月修订了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考虑到外围及本地经济情况,我们认为在继续维持银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现时有空间进一步修订相关措施,并适当调整其他与物业贷款相关的监管政策。香港金管局将于今天稍后时间作出公布。

股票市场

过去一年,我们在发展股票市场方面进展良好。我们联同各监管机构和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推出了多项措施,包括设立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港币–人民币双柜台股票交易机制。在吸引海外企业来港上市方面,港交所已于去年将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交易所之列,便利在其主板上市的企业在港第二上市。

我们全速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去年十月提出的多项建议,包括改革创业板。港交所已就建立库存回购股份机制、在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运作等征求市场意见,目标是今年中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正探讨一系列措施,包括:

(一)完善上市机制:研究优化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发现流程,以及审视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量要求,提升市场效率。结构性产品的上市要求和安排亦会优化,并减低其上市成本;

(二)优化交易机制:探索收窄最低上落价位,以缩窄买卖差价,今年第二季提出建议;下一步研究优化股票现货买卖单位;以及探索进一步优化衍生产品的持仓限额及保证金安排,更好地满足风险管理需要;

(三)改善对投资者服务:研究优化实时市场资讯服务,以合理价格向不同投资者提供切合需要的服务;及

(四)加强市场推广:港交所将透过海外办事处加强推广香港证券市场,并积极深化与中东及东盟地区的联系,冀吸纳更多发行人和资金。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单位转让和期权庄家进行证券经销业务,将获豁免缴付印花税,预计香港政府每年收入减少约十亿元。

协助中小企

考虑到经济复苏力度尚需巩固及市场变化,香港政府将透过不同措施,协助中小企应对资金周转、开拓市场,以及加速升级转型。

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应付资金流问题,我会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及九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延长两年至二零二六年三月底。计划下的总信贷保证承担额将额外增加一百亿元。

另外,我已指示香港金管局与银行及工商界保持沟通,以包容态度协助企业应对资金周转,避免因抵押品价值下跌而被追收贷款的情况出现。

数码转型

“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今年初会陆续邀请餐饮业及零售业的中小企,在现成基础数码方案中,挑选合适方案及申请配对资助。这些方案将集中在电子支付及店面销售、线上推广及客户管理系统三方面,预计最少八千家合资格中小企受惠。

BUD专项基金

“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持续优化,包括增加每家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及简化申请手续。我建议向基金进一步注资五亿元,协助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开拓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包括在基金下增设“电商易”,让每家企业可获资助最多一百万元,用于在中国内地推行电商项目。

利得税下的开支扣除和免税额

我们建议推出两项优化利得税扣减开支的措施。容许利得税纳税人就还原租用物业至租用前状况所招致的开支,获得税务扣减。至于工业、商业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免税额,申索期限将会取消。在有关物业易手时,视乎物业的建造成本和上一任业主的结余课税等因素,新业主仍可就物业申索免税额。两项优化措施由2024/25课税年度起生效。

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都会,透过更好利用各项社会及天然资源,推动举办不同范畴的盛事活动和主题式年会,结合产业发展的契机,打造香港作为营商及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品牌。

盛事活动

盛事活动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让市民有更多娱乐休闲选择。未来我们将举办更多盛事活动,并加强统筹协调,扩大活动的经济及宣传效益,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

今年上半年会有八十多项不同主题及类型的盛事。单在“艺术三月”,就有一系列的艺术文化盛事,例如ArtBasel、“艺术@维港”、首次于亚洲举办的国际潮流盛事“ComplexCon”等。体育盛事方面,有首次在港举行的国际级哥尔夫球赛LIVGolf,同场还有一系列音乐娱乐和活动。

香港将与广东省及澳门联合承办2025年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届时市民可在主场为运动员打气,亦可前往大湾区邻近城市观赛。

香港政府已成立盛事统筹协调组,在未来会更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盛事在香港举办,亦会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让这些盛事得以成功举行。我们已预留一亿元以加强未来三年盛事宣传工作。

金融论坛

主题式会议有助加强塑造香港品牌,“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及“亚洲金融论坛”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下月香港迎来“金融盛事周”,将有一系列重要金融盛事,包括汇聚家族办公室拥有者及管理人的“裕泽香江”高峰论坛、MilkenInstitute全球投资者研讨会等。丰富香港品牌的系列活动,还包括上述提及港投公司将筹办的圆桌会议。

除了“请客来”,我们会继续“走出去”,透过到访不同市场,说好香港故事,扩大香港的“朋友圈”。我们将推出全新的海外演讲赞助计划,赞助知名学者和业界翘楚出席海外活动,发表演讲,加强对外推广香港。

善用海滨资源

优美维港和海滨是香港的自然瑰宝,也是旅客和市民休闲热门地点,让大家留下不少美好回忆和对香港的深刻印象。我们会善用这些宝贵资源,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吸引、多元的体验。

维港夜空的璀璨烟花,以及去年在湾仔和西九文化区海傍的特别水上烟火汇演,深受欢迎。香港旅发局将以美丽的维港夜空为背景,每月举办烟火和无人机表演,并会重新打造“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汇演。香港发展局亦将会在维港海滨选择合适地点,以试点方式引入餐饮、零售及娱乐等商业设施,为游人带来方便及更好体验。

旅游添活力

因应不同季节、节庆及盛事活动,香港旅发局将以不同主题打造新的体验,包括中西艺术、流行文化、美酒佳肴、郊外游踪、动感体育等,以迎合不同旅客群组的兴趣,并鼓励业界推出更多不同组合的旅游产品。

我们会继续加强本地特色旅游活动。旅游事务署将在未来数年继续推行深受欢迎的创意文旅艺术品牌项目,包括“西贡海艺术节”,透过艺术连结岛屿,让旅客欣赏及体验西贡海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及古迹,而“设计#香港地”则会透过设计元素带领旅客了解香港的地道文化和特色。

香港旅发局会推动以“城市漫步”等为主题的沉浸式深度游,亦会针对年青客群喜好,透过例如推广远足、单车、直立板、越野跑以至野外观星等崭新内容“软销”香港。

去年十二月推广庙街夜市,成功吸引大量旅客和市民前往这条甚具特色的街道。香港旅发局会透过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动和宣传,为地区带来更多人流,为区内商户缔造更多商机。

加强宣传推广

香港旅发局将推出全新香港旅游品牌,继续向不同客源市场宣传,以及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共同推广“一程多站”旅游等。

待人以诚、奉客以礼,会令香港更受欢迎。香港旅发局会优化“优质旅游服务”计划,并推出新一轮的宣传,包括“真人show”节目和嘉奖表现杰出的服务业前线员工,与各界一起推动香港成为好客之都。

我们会全力推动盛事活动和设计主题式深度旅游,因应不同类型和来源地旅客的喜好,丰富旅游资源,提供更多新产品和新体验。这有助刺激对零售、消费、餐饮和运输的需求。

为支持旅游事务署及香港旅发局举办上述和其他活动,我们将合共向它们增拨十亿九千五百万元。

支援市民和企业

考虑到部分行业和市民仍面对经济压力,以及香港政府今年的财政状况,我们会推出以下措施:

(一)宽减2024/25年度首季的住宅物业差饷,以每户一千元为上限。估计涉及三百零八万个住宅物业,香港政府收入将减少二十六亿元;

(二)宽减2024/25年度首季的非住宅物业差饷,以每户一千元为上限。估计涉及四十三万个非住宅物业。香港政府收入将减少三亿七千万元;

(三)宽减2023/24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为三千元,全港二百零六万名纳税人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23/24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香港政府收入将减少五十一亿元;

(四)宽减2023/24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税,上限为三千元,全港十六万家企业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23/24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香港政府收入将减少四亿三千万元;及

(五)向领取社会保障金的合资格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以及为在职家庭津贴计划作出相若安排,涉及额外开支合共约三十亿元。

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助激发经济持续创新和增长,并保护自然生态,为市民带来美好生活。而绿色未来及数字化是当中两条主线。

我们要更好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开拓新机遇、带来新增量。

迈向绿色未来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全球各经济体也朝着碳中和的目标前进,整个绿色转型的过程正带来庞大的商机和融资需要,并形成丰富的产业群。可持续燃料、节能减排和碳吸存技术等相关产品正推陈出新。

绿色金融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正朝着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方向迈进。

香港政府本周正举办“香港绿色周”,涵盖科技、金融等不同范畴的活动,汇聚亚太地区的行业领袖,深入探讨绿色发展和气候融资等议题。香港金管局亦会于今年秋季,与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共同在香港举办气候金融会议,探讨中东和亚洲地区在促进转型金融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延续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

香港政府至今已成功透过“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在香港发行合共超过三百四十笔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总额达一千亿美元,丰富了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生态。资助计划将于今年年中届满,我们建议延长该计划三年至二零二七年,并扩大资助范围至转型债券及贷款,以进一步鼓励区内相关行业利用香港的转型融资平台逐步减碳。

制订可持续披露准则

要推动可持续融资,准确的信息披露至关重要,这也是国际组织和香港政府机构未来数年的重点工作。香港要深化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方面衔接国际标准。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香港证监会将制订路线图及愿景宣言,协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可持续汇报和分析相关数据,以说明我们对推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愿景。

绿色科技

在绿色科技方面,香港同样具有优势。目前汇聚了超过二百家绿色科技公司,部分公司的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并且已成功开拓海内外市场。加上大湾区兄弟城市有强大的科研、先进制造和商业化的能力,亦具备市场规模,大湾区将成为亚洲领先的绿色科技枢纽。

香港政府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为香港减碳和加强保护环境的科研项目提供资助,并鼓励后续实际应用。至今向基金注资四亿元,已批出三十个来自本地大学、公营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项目,涉及总金额约一亿三千万元。

我们将于今年上半年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为具有潜力的绿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资助,促进他们的商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开发新的绿色金融科技。

绿色航运

航运业绿色转型市场潜力庞大,香港海事处计划为在国际海事组织制订的国际减碳标准中获得高评级的香港注册船舶,提供优惠措施,涉及拨款约六千五百万元。此外,香港运输及物流局正联同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就为本地船舶及远洋船提供绿色甲醇加注开展可行性研究,预计将于今年内公布行动纲领,把香港打造成航运绿色能源加注中心。

绿色航空

我们正致力将香港国际机场打造为“绿色机场”。香港机管局正与相关香港政府部门一起研究简化运送及储存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AviationFuel,简称SAF)的审批程序,以便利更多航空公司在香港使用。此外,香港机管局最近已展开顾问研究,以了解全球的SAF发展趋势,并从政策措施和基础设施等层面提出建议。预计顾问研究今年第三季完成。

绿色城市

推出“太阳能发电(photovoltaic)建筑先导计划”

香港政府一直带头在不同建筑物和设施应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将在机电工程署总部大楼推出先导计划,探讨在香港政府建筑物幕墙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我们亦会继续支持公私营机构进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助力香港迈向碳中和。

新能源车辆

香港政府正积极推展不同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试验,包括新能源巴士,以及通过新能源运输基金推动业界试验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商用运输工具,包括电动货车及电动旅游巴士等。

香港政府鼓励更广泛使用电动车,今年三月底届满的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宽减安排将获延长两年,但考虑到电动车价格下调和车款选择增加等因素,有关宽减额将下调百分之四十。当中电动私家车“一换一”计划下的首次登记税最高宽免额会调整至十七万二千五百元,而一般电动私家车的宽免额上限则会调整至五万八千五百元。同时,根据“能者多付”的原则,税前车价超过五十万元的电动车将不获宽免。至于其他种类的电动车,包括电动商用车、电动电单车和电动机动三轮车,其首次登记税将于未来两年继续获全数豁免。香港环境及生态局稍后会公布有关详情。

渔农业可持续发展

香港环境及生态局于去年十二月公布《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农业方面,我们预期于今年内促成于农业园二期部分土地(占地约十一公顷)设立现代化科技农业园,以公私营协作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会在今年内于马鞍山展开现代化都市农业试验项目。渔业方面,四个新鱼类养殖区会由今年起分阶段投入运作,相关面积达五百九十公顷,预期可大幅增加本地海鱼养殖的产量。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据作为新型的关键生产要素,能够结合不同产业领域,赋能企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创造新的商机。

由我主持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过去两年针对如何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涵盖多个范畴的建议,包括推进数字政策、加强数字基础建设、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使用、加速企业数字转型的步伐和培育人才。当中部分建议已落实执行,包括正在筹备成立的“数字政策办公室”。

构建数据交易生态

随着全球数字化加速转型,高效的数据生态圏已经成为不少企业选择落户香港的考虑因素之一。当中,建立机制利便数据交易尤其重要。香港凭借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以及国际化的特点,从数据的供需到应用场景,都具备优厚的基础和丰富的条件发展国际数据交易。

我们已委托专家组,就如何为香港构建良好的数据交易生态进行深入研究,范围包括香港在数据交易中作为超级连接人的角色,以及推动国际数据贸易规则制定等,让我们发挥好数据要素的潜力,让其发展成为具强大增长动力的新产业,亦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数字金融

数字技术实现了新型金融业务模式。通过结合场景、数据和技术创新,数字金融补足传统金融服务短板,降低服务门槛,提升了整体金融的普惠性。

香港金管局去年十月完成“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的第一阶段试验,研究多个范畴的本地零售用例,例如可编程支付、离线支付、代币化存款等。第二阶段试验即将启动,进一步研究新用例。另一重点计划“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Bridge)亦取得进展,第一阶段服务预计可在今年推出,将成为全球其中一个率先以多种央行数码货币为企业跨境交易进行结算的项目。

此外,“数字人民币”会在香港扩大试点范围,市民将可便捷开立和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并通过“转数快”进行增值,进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用户体验。

推动数据跨境流动

香港创科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去年十二月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的先行先试安排。首阶段邀请银行业、征信业及医疗业参与,业界反应非常正面。我们会参考首阶段试行的实施效果,逐步扩展便利措施,让两地的各行业可利用流动性更高的跨境数据,提供更多便利市民和企业的跨境服务。

跨境通办

为进一步便利身处香港及大湾区居民和企业使用粤港两地政务服务,我们于去年十一月与广东省推出“跨境通办”专题网站,并将“智方便”与“广东省统一身分认证平台”对接。我们已在广州市、深圳前海及福田增设“智方便”登记服务柜位,并于广州市推出首部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方便身处大湾区城市的香港居民和企业使用“跨境通办”服务和办理“智方便”登记。

第三代互联网(Web3.0)

我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加速推动Web3.0生态圈的发展,过去一年有良好的进展。

数码港目前有超过二百二十家从事相关技术的企业,包括三家独角兽。数码港去年举办了多个推广及教育活动,吸引超过二万九千人次参加,亦推出资助计划,鼓励企业进行概念验证,加快相关技术的市场应用。

继去年二月成功发行首批代币化绿色债券,我们于今年二月初以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欧元发行第二批总额达六十亿元的代币化绿债。这是全球首次发行多币种代币化债券,获环球机构投资者踊跃认购,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私人银行及非金融机构企业。除了多项技术创新,这次发行亦在扩大投资者参与及精简发行程序等范畴取得突破。

我们紧贴最新国际趋势及市场发展,去年底就订立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咨询公众意见,目标是建立一套既保障金融稳定,又不会窒碍创新的监管制度。香港金管局亦将会在短期内推出“沙盒”,让有意发行稳定币的机构在可控范围内测试稳定币的发行流程、业务模式、投资者保障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就日后的监管要求进行沟通。

网络安全及投资者和消费者保障对Web3.0发展至为重要。本着“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香港证监会去年六月起实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发牌制度,让投资者在持牌交易平台上进行买卖,既符合有关国际标准并对投资者提供保障,让香港领先于不少主要司法管辖区。为加强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保障,我们正就监管虚拟资产的场外交易服务展开咨询。我们会持续透过适时发放资讯、全面公众教育、加强执法等多管齐下的方式,促进香港虚拟市场稳健和负责任的发展。

推出企业版智方便

香港政府将建立“数码企业身分”平台,即企业版“智方便”,让企业在使用电子香港政府服务或进行网上交易时可以安全、便捷地认证企业身分及核对企业签署,免却繁琐流程,减省时间及人为错误。有关预算约三亿元,目标是于二零二六年年底起逐步推出。

推动数码共融

我们亦致力减少数码隔膜,推动包括长者等不同社群更广泛应用资讯科技。香港政府会在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拨款一亿元,在未来三年为全港六十岁或以上的长者,提供数码培训课程和技术支援的项目,让他们更容易融入数码时代,得到数码科技带来的好处。首批项目预计最快于今年第四季开展,惠及至少五万名长者。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创新科技是驱动经济及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2022年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五至十年的创科发展制订了系统的战略规划和清晰的发展路径,引领香港稳步实现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

我们投放了大量资源,重点提升创科基建、研究能力以至人才等各方面,建立了蓬勃的创科生态圈。科学园和数码港是香港两大创科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至去年底,两家旗舰的租户加上现有和已完成培育的公司合共约四千五百间,五年间上升超过六成;至今合共有十六间已经上市、九间独角兽,融资合共约一千三百亿元,获得超过一千七百个海内外奖项。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香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

数码港正全速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协助研究机构和业界应付算力需求,首阶段设施最快于今年内投入服务。预计中心最快可于二零二六年初提供每秒浮点运算三千千万亿次的算力,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近一百亿张图像处理。

我们会拨款三十亿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算力,推动科研突破;加强算力中心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以及进行推广和教育活动等,从而吸引海内外人工智能专家、企业及研发项目落户香港。

微电子研发

随着全球对半导体需求增加,相关产业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超过一万亿美元。

为把握潜力庞大的市场,并配合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香港政府正积极推动微电子研发,今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引领和促进大学、研发中心和业界在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合作,并利用大湾区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落实研发成果。

生命健康科技

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基础科研实力深厚,拥有世界级权威专家、优秀的医学院、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具备条件成为国际生命健康科技中心。

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

去年《财政预算案》预留一百亿元推动生命健康科技发展。我们将动用当中的六十亿元,资助本地大学跟海内外机构合作,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促进相关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并引进全球创科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来港。

加强临床试验平台

香港政府今年会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提供一站式支援平台,推动更多本地及海内外药物和医疗器械企业来港,进行临床测试。我们亦积极争取国家药监局容许企业为产品申请在中国内地上市许可时,可利用这些数据。

建立“第一层审批”

于去年十一月一日生效的新药审批机制,即简称“1+”机制,容许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新药,在符合特定要求后,只需提交一个参考药物监管机构许可,便可在香港申请注册。两款新药已在机制下获批准,为病人带来治疗新希望。

“1+”机制为迈向“第一层审批”制度踏出重要一步。这制度让我们无须依赖其他药物监管机构,直接根据临床资料在香港审批药械。

香港政府锐意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今年上半年将开设筹备办公室,研究重整及加强药械和技术的监管与审批制度,目标是将监督管理中心建设为独立并具国际权威的机构,以加快新药械临床应用,带动药械研发和测试的新兴产业发展。

新型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推动企业迈向智能生产,发展具增值潜力、高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

我们将于今年内推出一百亿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加速计划),为从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企业,以1(政府):2(公司)的配对形式提供每家企业最多两亿元的资助。申请企业亦须在港投资不少于两亿元。

除了上述配对资助外,参与加速计划的企业可在“研究人才库”下获资助聘用研究人才,以及在“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下以先导形式,聘用小量非本地技术人员,以提速在港建立及营运先进制造设施。

我们预计加速计划将吸引五十至一百家从事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在香港投资不少于二百亿元。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河套港深创科园让香港透过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更紧密地联通世界。园区的首批大楼会在年底陆续投入运作,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等工作亦已开始。香港政府会继续支持推动港深创科园的建设,亦正加紧起草“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目标是今年内发布。

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InnoLifeHealthtechHub

我们将在港深创科园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InnoLifeHealthtechHub”,吸引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人才落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助力河套以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我们会从过去预留的一百亿元当中,拨出二十亿元支持“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进驻河套,另外亦会拨款两亿元,在园区为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加速计划等支援。

培育初创企业

根据《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香港在初创生态系统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初创企业增至去年的近四千三百间,较二零一四年多约四倍。同期,相关企业雇用人数增加到超过一万六千人,上升近七倍。

科技园公司的“科技企业投资基金”自成立以来共投资近四亿元,涉及三十一家初创企业,吸引了约一百二十六亿元的私人资金。公司即将推出“共同企业加速计划”,以结合业界力量,为高潜力的创科企业提供增值支援服务,培育它们成为区域或全球企业。

创科研发和转化

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我们会推行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以配对形式支持八所资助大学,购置相关设备及进行由海内外顶尖科研人员领军的研究项目,涵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临床医学与健康、基因与生物技术等领域。为此我会从过去预留的款额拨出三十亿元。

加强支援技术转移

为了让大学加强支援技术转移和市场拓展服务,我们会由2024/25年度起,每年向八所资助大学的技术转移处,各提供不超过一千六百万元资助。

加强创科基建

香港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的首批工程,预计于明年第一季完成,将提供约一万三千平方米的楼面,主要作湿实验室用途。数码港第五期扩建计划预计最快明年底落成,将提供约六万六千平方米的楼面作共用工作间及办公室等。连同将陆续启用的河套创科用地,本地创科生态圈将有更多空间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

高效的金融市场能有效配对资金和产业发展需求,加速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有着“量”与“质”的优势,各个金融领域发展蓬勃。

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内地与其他地区的经贸往来愈趋频繁,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融资、跨境支付和作为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占比正不断上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日趋殷切。

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约百分之七十五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亦拥有全球最大、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离岸存款资金池。我们会全力建设离岸人民币的生态系统,以把握庞大机遇,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推进。

我们正从多方面推进相关工作,包括继续深化互联互通机制,便利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双向流通,提高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鼓励机构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产品及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在港进行人民币融资。此外,我们亦会将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简称CMU系统)发展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更好地支持包括人民币跨境清算、交易结算、托管等业务。

互联互通

中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增量扩容,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利率互换通等,近年相继落实,进一步丰富中国内地和国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选择。

今年,港交所将会举办“互联互通十周年座谈会”,与业界分享经验,并探讨如何注入新活力。我们将会在中国内地展开联合路演,进一步推动互联互通的发展。

我们正与中国内地积极商讨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以及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以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利用香港市场。

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

香港是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管理资产超过三十万亿港元,亦是亚洲区内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和仅次于中国内地的私募基金管理中心。目前,香港已分别有超过二百五十家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及七百八十个有限合伙基金。

为推动市场发展,香港政府会把“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资助计划”延长三年,亦将成立专责小组,与业界商讨进一步推动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发展的措施。

吸引环球家族办公室和资产拥有人来港,有助带来更多资金及带动相关经济活动。我们已落实多项措施,包括为单一家族办公室的合资格交易提供税务宽减,以及精简适用于高端专业投资者的评估程序。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即将接受申请。在香港投资二千七百万元或以上于合资格资产,以及投入三百万元于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的合资格投资者,可申请来港居住和发展。新计划有助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和相关专业界别的发展优势,以及支持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们正筹备在三月底举办第二届“裕泽香江”高峰论坛,向环球家族办公室及资产拥有人展示香港的独特优势。此外,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有关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包括检讨税务宽免制度的适用范围、增加合资格交易的种类,以及提升有关处理附带交易的弹性,从而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基金和家族办公室来港落户。

证券市场

我们锐意推动证券市场更深、更广、更蓬勃的发展,以巩固及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刚才已在第45至48段详细论述。

债券市场

香港的债券发行一直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债券的发行量在亚洲区已连续七年排名第一。去年预算案建议将“香港政府绿色债券计划”涵盖的范畴扩大至可持续金融项目,并成立“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为基建项目融资,让惠及经济民生的项目早日落成。我们会将这两项计划的合共借款上限订为五千亿元,以增加额度调配的灵活性,集资所得将拨入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投资于有利长远发展的项目。这两项计划将逐步取代现时的“香港政府债券计划”。

2024/25年度香港政府将发债一千二百亿元,当中七百亿元为零售部分,包括五百亿元银色债券,以及二百亿元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除了推动普惠金融,亦提高市民对基建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参与感”。

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持续稳步发展。“理财通2.0”服务本周初正式启动,优化措施包括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至三百万元人民币,以及降低南向通的参与门槛等。

为协助企业较容易在大湾区进行融资,香港金管局与中国内地监管当局会继续推动跨境信贷资料互通的合作框架,允许两地银行在取得企业客户的同意后,跨境查阅相关企业的信贷资料,以更稳妥及更有效率地进行信用评估。

专业保险市场

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香港提供多元的风险管理渠道,包括专业保险服务。我们致力争取海内外企业来港设立专属自保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我们亦积极推动保险相连证券发展,透过设立专属规管制度和资助先导计划,至今促成四宗巨灾债券在港发行,其中一宗更为此类证券首度上市。我们会继续吸引更多发行机构和培育相关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增强金融服务业发展动能

为了巩固及提升香港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和优势,香港政府将增拨一亿元推动和促进金融服务持续发展,范围包括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金融科技、资产及财富管理、总部业务,以及风险管理等。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贸易格局不断转变。过去一段时间,香港输往欧美的出口占整体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输往东盟、中东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则逐步上升。另外,近年中国内地生产商愈来愈多运用海内外的生产能力组成跨国供应链,制造产品供应海外市场。香港有条件把握这些转变带来的机遇。

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

顺应中国内地生产商产业链向海外延伸的趋势,我们目标是将香港建构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作为区内首屈一指的金融和商业中心,香港能提供全面和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支援企业在海外的业务需要。这些服务对海外经验较少但希望“走出去”的中国内地企业尤为重要。

咨询服务:香港贸易香港发展局(香港贸发局)一直透过不同计划,提供包括商业运作、生产及供应链方案、市场资讯等咨询服务,有效支援香港的中国内地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据点。

贸易融资:落户香港的中国内地企业,亦可利用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信保局)的出口信用保险、买家调查及市场信息分享等服务,满足业务需要。香港金管局较早前推出的“商业数据通”和mBridge项目,能让这些企业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取得贸易融资和跨境结算服务。

企业培训:港商对跨国供应链、海外市场的合规、劳工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会促成不同机构和业内人士合作,为拓展到海外的中国内地企业提供例如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培训,以帮助它们建立良好商誉,拓展市场。

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香港商务及经济香港发展局会统筹其他“香港队”的机构,合力研究相关推行细节,包括设立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投资推广署亦会配合相关工作,加大力度吸引中国内地生产企业来港开设管理离岸贸易的总部。

拓展市场

香港政府一直以来努力拓展香港的经贸网络,帮助本地商界打入新兴市场。

为加强与中东的经贸关系,香港政府正与沙特阿拉伯进行投资协定谈判,并正考虑在利雅得增设经贸办。我们亦会于年内在土耳其和埃及增设顾问办事处,将外地资金、企业“引进来”。此外,香港与巴林已完成投资协定谈判,并即将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

东盟也是我们重点建立的伙伴之一,香港政府正考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增设经贸办。其他市场方面,我们正与秘鲁进行自贸协定谈判,以及与孟加拉进行投资协定谈判。香港贸发局亦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增设两间顾问办事处,在新兴国家加强贸易推广。

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踏入另一个金色十年,香港会继续发挥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积极参与及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绿色发展及科技创新的合作。

今年九月,我们会继续举办年度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举办首次“一带一路节”,推动香港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艺术与人才交流等广泛领域的合作。我们亦将主办“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云集沿线地区的香港政府代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重点企业等,为与会者建立联系及交流平台,以促进税务管理合作和能力建设。另外,我们会组织更多外访团,包括与在港的“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到中国内地考察,探索商机。

区域知识产权贸

为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

沪股通港股通(全)深股通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序号 简称 买入量 卖出量 成交额

热门文章